最後的診斷:病理醫師許永祥的顯微世界
點閱:6其他題名:病理醫師許永祥的顯微世界
作者:許永祥主述;吳宛霖撰文
出版年:2022
出版社:經典雜誌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出版地:臺北市
格式:EPUB 流式,PDF,JPG
頁數:322
字數:86763
ISBN:9786267037607
EISBN:9786267037645 EPUB; 9786267037638 PDF
分類:醫療專業  
附註:附錄: 行道從來不計身--永懷許永祥教授
可借 1 冊
一、推廣文案
病理報告,被醫界視為疾病的最後診斷。不論是在門診或經手術開刀取出的檢體,病理科醫師都會經由切片診斷疾病;當罕見或困難診斷的疾病無可挽回時,病理解剖,成為尋找致命病因的最後契機。而這些珍貴的病理研究,透過臨床病理討論會、論文發表或課程分享,就能協助臨床醫師及時做出正確診斷,搶救更多出現類似症狀的未來病人。
花蓮慈濟醫院解剖病理部的許永祥主任,以優異的學業與臨床實習成績,放棄勝券在握的熱門科別,選擇了醫學基礎之一的病理科,只因為在他所熱衷的顯微世界裡,每一個病理切片,都是一部病理大藏經。到二○二○年七月,慈濟醫院「病理解剖」總共累積了三百四十二個解剖病例,為臺灣本土病理學與醫學教育,留下無比珍貴的切片與醫學教材。
三十多年來,許永祥教授一手打造了花蓮慈濟醫院的解剖病理科,也在慈濟醫學院創校之初,胼手胝足奠定了病理學科的堅實基礎。他不但是臨床醫師們的最佳後盾,也是醫學生心目中教學最嚴謹也最溫暖的師長,他更以慈濟志工身份擔任慈誠爸爸,關心孩子們的課業與生活。而他最終的心願,就是依從臺灣病理先輩的身教,以大體捐贈圓滿此生最後也最光榮的一堂病理解剖課。
二、精要簡介
三十多年來,許永祥教授一手打造了花蓮慈濟醫院的解剖病理科,也在慈濟醫學院創校之初,胼手胝足奠定了病理學科的堅實基礎。他不但是臨床醫師們的最佳後盾,也是醫學生心目中教學最嚴謹也最溫暖的師長,他更以慈濟志工身份擔任慈誠爸爸,關心孩子們的課業與生活。而他最終的心願,就是依從臺灣病理先輩的身教,以大體捐贈圓滿此生最後也最光榮的一堂病理解剖課。
三、詳細介紹
花蓮慈濟醫院解剖病理部主任暨慈濟大學醫學院病理學科教授許永祥醫師已於二○二二年五月六日週五下午一點四十二分,在家人陪伴下,於花蓮慈濟醫院安詳往生。
許永祥教授最終的心願,就是依從臺灣病理先輩的身教,以大體捐贈圓滿此生最後也最光榮的一堂病理解剖課。
五月九日週一上午八點,在靜思精舍法師、醫院常住志工、慈濟醫療法人、花蓮慈濟醫院、慈濟大學、慈濟科技大學諸位鈞長、師長、同仁、學生的祝福與佛號聲中,感恩前臺北醫學大學醫學院副院長陳志榮教授、臺大醫院病理部吳木榮醫師遠道而來,帶領花蓮慈濟醫院解剖病理部李明勳、陳彥璋、鄭家鈞三位醫師,共同圓滿許永祥教授捐贈病理解剖之遺願,延續許教授一生投注臨床病理研究與醫學教育的至情大願。
推薦者、推薦序引文:
人生離不開大自然的法則,也許我們將來無法在每天清晨,看到許永祥主任穿梭於慈大與慈院之間的身影。但盤點生命的價值,他那分孜孜不倦,為人師、為醫者的身教與慧命,卻會永存人間。
──釋證嚴(佛教慈濟基金會創辦人)
相信這本書定能成為每一位醫師與醫學生必讀的專書,從中可以體會許主任對醫學的熱愛,對病理的堅持,對學生的疼惜,對醫療的奉獻。
──林俊龍(慈濟醫療法人執行長、心臟內科醫師)
以身體作教材,為學生上最後一堂病理解剖課,是許教授與學生最美的約定,「無言說法」更是最深刻的教學。祈願許教授的「生命啟示錄」能永遠成為照亮同學們醫學之路的明燈。
──王本榮(慈濟教育志業執行長、慈濟大學名譽校長)
這些年來,許主任已將佛法銘刻心中,融入在生活與工作上;同時,他也以言教、身教,與我們同行在菩薩道上,這本書不僅匯聚他一生的智慧,也堪稱是臺灣病理醫學的寶典。
──林欣榮(花蓮慈濟醫院院長)
本書如實記錄了許主任如何一步一腳印,創建與奠基了慈大病理學科,也記錄著許主任如何孜孜不倦,以精確的病理分析,救助了院內無數的病人。
──陳宗鷹(慈濟大學醫學院院長)
病理報告,被醫界視為疾病的最後診斷。不論是在門診或經手術開刀取出的檢體,病理科醫師都會經由切片診斷疾病;當罕見或困難診斷的疾病無可挽回時,病理解剖,成為尋找致命病因的最後契機。而這些珍貴的病理研究,透過臨床病理討論會、論文發表或課程分享,就能協助臨床醫師及時做出正確診斷,搶救更多出現類似症狀的未來病人。
花蓮慈濟醫院解剖病理部的許永祥主任,以優異的學業與臨床實習成績,放棄勝券在握的熱門科別,選擇了醫學基礎之一的病理科,只因為在他所熱衷的顯微世界裡,每一個病理切片,都是一部病理大藏經。到二○二○年七月,慈濟醫院「病理解剖」總共累積了三百四十二個解剖病例,為臺灣本土病理學與醫學教育,留下無比珍貴的切片與醫學教材。
三十多年來,許永祥教授一手打造了花蓮慈濟醫院的解剖病理科,也在慈濟醫學院創校之初,胼手胝足奠定了病理學科的堅實基礎。他不但是臨床醫師們的最佳後盾,也是醫學生心目中教學最嚴謹也最溫暖的師長,他更以慈濟志工身份擔任慈誠爸爸,關心孩子們的課業與生活。而他最終的心願,就是依從臺灣病理先輩的身教,以大體捐贈圓滿此生最後也最光榮的一堂病理解剖課。
二、精要簡介
三十多年來,許永祥教授一手打造了花蓮慈濟醫院的解剖病理科,也在慈濟醫學院創校之初,胼手胝足奠定了病理學科的堅實基礎。他不但是臨床醫師們的最佳後盾,也是醫學生心目中教學最嚴謹也最溫暖的師長,他更以慈濟志工身份擔任慈誠爸爸,關心孩子們的課業與生活。而他最終的心願,就是依從臺灣病理先輩的身教,以大體捐贈圓滿此生最後也最光榮的一堂病理解剖課。
三、詳細介紹
花蓮慈濟醫院解剖病理部主任暨慈濟大學醫學院病理學科教授許永祥醫師已於二○二二年五月六日週五下午一點四十二分,在家人陪伴下,於花蓮慈濟醫院安詳往生。
許永祥教授最終的心願,就是依從臺灣病理先輩的身教,以大體捐贈圓滿此生最後也最光榮的一堂病理解剖課。
五月九日週一上午八點,在靜思精舍法師、醫院常住志工、慈濟醫療法人、花蓮慈濟醫院、慈濟大學、慈濟科技大學諸位鈞長、師長、同仁、學生的祝福與佛號聲中,感恩前臺北醫學大學醫學院副院長陳志榮教授、臺大醫院病理部吳木榮醫師遠道而來,帶領花蓮慈濟醫院解剖病理部李明勳、陳彥璋、鄭家鈞三位醫師,共同圓滿許永祥教授捐贈病理解剖之遺願,延續許教授一生投注臨床病理研究與醫學教育的至情大願。
推薦者、推薦序引文:
人生離不開大自然的法則,也許我們將來無法在每天清晨,看到許永祥主任穿梭於慈大與慈院之間的身影。但盤點生命的價值,他那分孜孜不倦,為人師、為醫者的身教與慧命,卻會永存人間。
──釋證嚴(佛教慈濟基金會創辦人)
相信這本書定能成為每一位醫師與醫學生必讀的專書,從中可以體會許主任對醫學的熱愛,對病理的堅持,對學生的疼惜,對醫療的奉獻。
──林俊龍(慈濟醫療法人執行長、心臟內科醫師)
以身體作教材,為學生上最後一堂病理解剖課,是許教授與學生最美的約定,「無言說法」更是最深刻的教學。祈願許教授的「生命啟示錄」能永遠成為照亮同學們醫學之路的明燈。
──王本榮(慈濟教育志業執行長、慈濟大學名譽校長)
這些年來,許主任已將佛法銘刻心中,融入在生活與工作上;同時,他也以言教、身教,與我們同行在菩薩道上,這本書不僅匯聚他一生的智慧,也堪稱是臺灣病理醫學的寶典。
──林欣榮(花蓮慈濟醫院院長)
本書如實記錄了許主任如何一步一腳印,創建與奠基了慈大病理學科,也記錄著許主任如何孜孜不倦,以精確的病理分析,救助了院內無數的病人。
──陳宗鷹(慈濟大學醫學院院長)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主述簡介
許永祥(1959年-2022年)
臺灣病理科醫師、慈濟大學教授。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系、臺灣大學病理學研究所畢業。1989年畢業後,留任臺大醫院擔任病理科住院醫師,並於隔年完成專科醫師訓練。1990年至花蓮慈濟醫院任職,為該院第一位專任病理科醫師,1995年赴美國南加州大學進修。
他在花蓮慈院創建解剖病理科(現為解剖病理部)後,積極進行病理解剖,讓花蓮慈濟醫院成為臺灣少數持續執行病理解剖的醫院,並完成了許多罕見病例的解剖,臺灣第一例狂牛病病理解剖即由其執刀完成。慈濟醫學院(現為慈濟大學)成立後,1997年許永祥創立了病理學科。2013年,他榮獲花蓮縣第15屆優良醫師,2015年榮獲第8屆花蓮縣醫療奉獻獎。
2021年,許永祥醫師罹患胰臟癌,隔年5月6日病逝於花蓮慈濟醫院。遺體依其生前遺願,捐贈予慈濟大學進行病理解剖研究。
撰文簡介
吳宛霖
一個住在後山,過著接送小孩、煮飯、餵狗、洗馬桶及壓力大時會追劇、作風老派的平凡大嬸。王小波曾說過:「一個人只擁有此生此世是不夠的,他還應該擁有詩意的世界。」懷抱著詩意安分的過著淡泊殷實的人生,就是後山大嬸的美麗信仰、浪漫主義。真味只是淡,淡裡其實藏著一片海洋。
主述簡介
許永祥(1959年-2022年)
臺灣病理科醫師、慈濟大學教授。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系、臺灣大學病理學研究所畢業。1989年畢業後,留任臺大醫院擔任病理科住院醫師,並於隔年完成專科醫師訓練。1990年至花蓮慈濟醫院任職,為該院第一位專任病理科醫師,1995年赴美國南加州大學進修。
他在花蓮慈院創建解剖病理科(現為解剖病理部)後,積極進行病理解剖,讓花蓮慈濟醫院成為臺灣少數持續執行病理解剖的醫院,並完成了許多罕見病例的解剖,臺灣第一例狂牛病病理解剖即由其執刀完成。慈濟醫學院(現為慈濟大學)成立後,1997年許永祥創立了病理學科。2013年,他榮獲花蓮縣第15屆優良醫師,2015年榮獲第8屆花蓮縣醫療奉獻獎。
2021年,許永祥醫師罹患胰臟癌,隔年5月6日病逝於花蓮慈濟醫院。遺體依其生前遺願,捐贈予慈濟大學進行病理解剖研究。
撰文簡介
吳宛霖
一個住在後山,過著接送小孩、煮飯、餵狗、洗馬桶及壓力大時會追劇、作風老派的平凡大嬸。王小波曾說過:「一個人只擁有此生此世是不夠的,他還應該擁有詩意的世界。」懷抱著詩意安分的過著淡泊殷實的人生,就是後山大嬸的美麗信仰、浪漫主義。真味只是淡,淡裡其實藏著一片海洋。